滴滴退市 结束的可能不只是一家公司的上市生涯
向华尔街的投行以及纽交所支付了 1.04 亿美元,滴滴换来 44 亿美元现金,以及 25 个主要应用下架、新用户注册暂停、股价下跌 44%、市值蒸发近 300 亿美元。
3日上午,滴滴通过微博宣布启动退市计划,将筹备赴港上市。随后,滴滴在美股盘前交易暴跌一度超过 10%。
根据滴滴下午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文档,接下来滴滴将保证让美股的股东们可以自由将股票转换到港股,并将择时召开股东会商讨退市。滴滴的 25 个主要应用依然不能下载,新用户也不能注册。
滴滴上市的闹剧有了些进展,但中概股上市并没有进展。
6 月 30 日,滴滴上市前,有 34 家中国大陆公司在纽约挂牌交易,为历年最高纪录。滴滴上市后这 5 个多月,仅有叁腾科技这一个中概股 IPO,融资仅 2000 万美元。
1992 年,华晨汽车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。次年,上海石化同时在上海、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。
之后有超过 260 家中国大陆公司在美国上市。不算国企从香港转到纽约同步销售的股票,也不算增发、可转债等其它融资方式,仅 IPO 阶段,这些企业就融资超过 750 亿美元。
一开始主要是国资巨头。赶上 1990 年代国企改制,各大型石化集团、保险公司、航空公司都在美国挂牌交易,将股份卖给美国投资者,换取资本加速经济改革。
新千年开始,民营互联网公司取代国资企业,成为赴美上市的中坚。
靠 VIE 架构 + 境外上市,中国互联网公司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游离于 A 股体系以外的融资、上市渠道:中国互联网公司依靠海外投资加速发展,在美国上市成长为更成熟的公司;美国投资方也通过所持股份获得巨额财务回报。
过去 29 年里,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从未一致、地缘政治摩擦也时有发生。但双方总能找到空间,将合作维系下去。
现在中概股的投资方对此的继续已经没有那么强的信心。